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共汉中市西乡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首页 | 信息公开  |  时政要闻  |  工作动态 |  政策法规  |  宣传教育  |  巡视巡察  |  投诉举报 | 监督曝光 
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法规>>正文
     


张会民在中国共产党汉中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日期:2011-12-29 来源:监察局 点击:

 

张会民在中国共产党汉中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12月26日上午9时30分,市政府大礼堂鲜花簇拥,红旗招展,气氛庄严热烈,中国共产党汉中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张会民代表中共汉中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率先突破迈出坚实步伐;二、新起点上的历史任务;三、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五、共建共享和谐汉中;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率先突破迈出坚实步伐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推进思想解放、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路子的五年,是消除瓶颈制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的五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市委和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经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考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了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科学发展、率先突破的新篇章,天汉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五年来,振奋人心的是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扭住第一要务,加快率先突破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预计今年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均翻了一番。特别是近三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攀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猪药茶菜渔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异军突起、收入翻了两番。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保持了山清水秀。

       五年来,引人瞩目的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着力破解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瓶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6倍。西汉高速、十天高速汉中段建成通车,9个县区通高速、9个县区通二级路、所有镇和80%以上的建制村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城镇路网初步形成。水利、通讯、电力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或开工,编制完成“双百”城市总体规划,天汉大道、汉南大道、汉江桥闸、天汉大桥、龙岗大桥等建成投用,东、北、南三大出入口完成改造,亮化绿化的天汉大道更加靓丽,一江两岸“会客厅”成为展示汉中魅力的新窗口。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园林、文明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亮点纷呈,农村清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化率提高了8.5个百分点。

       五年来,刻骨铭心的是战胜了地震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大力支援下,全市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广大党员冲锋在前,灾区人民奋起自救,夺取了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在天津、榆林、省有色集团的对口支援下,我们举全市之力,加快恢复重建,69005户受灾农户搬进新居,216个集中安置点、239所中小学校、223所医疗卫生机构高标准建成,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全面实现。连年战胜暴雨洪涝灾害,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损毁房屋和基础设施迅速恢复重建。

       五年来,鲜明生动的是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汉中钢铁产业整合技术改造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中航电测成功上市,实现了陕南上市公司零的突破。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总量占到半壁江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民进城落户步伐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改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政府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顺利完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连续两年招商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五年实际到位资金548亿元。

       五年来,令人欣慰的是民生持续改善。我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财政累计支出409亿元,全市人民普遍受益。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预计今年可达16690元、4936元。抓创业带就业,新增就业15.6万人。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73.8万人次,走出大山的农民不仅挣了票子,而且换了活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2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5万套410万平方米。移民搬迁有序推进。扶贫开发卓有成效,37.9万人摆脱贫困。实施农村人饮工程,解决了13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蛋奶工程惠及22.6万学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7%,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和65岁以上老人实现免费体检,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引领有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蓬勃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化。

        五年来,值得珍惜的是维护和发展了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积极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施监督、参政议政渠道不断拓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目标同向、工作同心、步调一致。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力度加大,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平安汉中建设继续深化,“两见警三深入”模式全面推行。

       五年来,富有成效的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我们持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效推进,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力度加大,圆满完成县镇两级党委换届。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送温暖、促和谐,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出重拳治懒治散治庸治腐,下硬茬提高机关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年的奋斗历程,是改变面貌、负重前行的拼搏历程,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改革历程,是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创业历程。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汉中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解放,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尽心竭力地增进群众福祉,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化干部作风建设。

       五年变化历历在目,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归功于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中央和省委领导多次来汉视察,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亲临我市,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归功于历届市委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新起点上的历史任务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重新审视汉中,确定新的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汉中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由于秦岭巴山阻隔,发展长期受制于交通,尽管这些年交通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仍然是发展的最大瓶颈。畅通对外大通道、构建立体交通大网络,把区位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汉中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铁锌锰镍等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和我省引汉济渭水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循环发展中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是我们最现实的路径选择。

       ——汉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两汉三国历史文化、秦巴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明显,但文化产业不大,旅游产业不强。加大开发力度、激活体制机制,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水乳交融、协同发展,还要做大量文章。

       ——汉中经济发展近几年步入了快车道,但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大项目不多的问题依然突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20,在毗邻十市中排名第四,与跨入千亿元的宝鸡、绵阳、达州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安康、商洛发展势头迅猛,实现率先突破的任务极其艰巨。

       ——汉中作为“三线”老工业基地,军工、中省驻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传统资源加工型产业并存,但大企业大集团和名牌产品少,产业集聚度低,军民融合度不高,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份额不大,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后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工业,是我们必须突破的难点和重点。

       ——汉中传统农业比重大,产业化程度低,县域主导产业支撑带动作用较弱,虽然这几年城镇化步伐加快,但大农村小城镇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

        ——汉中属于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尽管近年来民生得到较大改善,但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加之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凸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压力很大。

       ——汉中长期相对闭塞,受农耕文化影响较深,人们既有勤劳智慧、淳朴厚道、善良包容的优良品质,又存在守土相安、小富即满、求稳守成的思想观念。不间断地推进思想解放,引导干部群众思变思进思干、创新创业创优的任务依然繁重。

        总的看,汉中蕴含的潜能正在加速释放,后发优势开始逐步显现,但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仍处在夯实基础、积蓄后劲、爬坡上坎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紧紧抓住和用好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以超常的意志和付出、超常的举措和干劲,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千方百计追赶跨越。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循环发展为引领,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特色鲜明文化名市、生态良好宜居城市。

         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就是总量大、结构优、活力足、质量好,到2016年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一番,综合实力位居毗邻地区前列。优势特色产业支撑有力,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建成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钢铁及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基地、有机农业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成为要素聚集能力强、投资发展环境优、辐射带动作用大、富有发展活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特色鲜明文化名市,就是把丰富的历史遗存、厚重的人文积淀、灿烂的传统文化、多彩的民风民俗,转化为全市人民的精神物质财富,拓展内涵、彰显魅力,使汉中成为中西部有较强文化影响力的城市。文化风尚健康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素质和科学素质普遍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逐步成为特色产业,一批文化精品和品牌在省内外叫响,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

       生态良好宜居城市,就是展示山水相依、城林交融的生态风光,营造安居乐业、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彰显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的人文魅力,使汉中成为人人向往的品质生活之地。生态建设与保护不断加强,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水质和空气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城乡环境面貌显著变化,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充足,公共服务质量良好,市民行为文明有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公平正义有效维护,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实现了上述目标,一幅经济繁荣兴旺、文化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锦绣画卷就会徐徐展现在天汉大地,就会为2020年与全省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必将成为汉中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促进经济又好快发展

        围绕主题主线,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推动汉中加快发展、追赶跨越。

      (一)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存量调结构腾空间,以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推动三次产业互动联动、融合发展。

       以“三个六、四个优、七个特”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突出生猪、中药、茶叶、蔬菜和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引进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强的龙头企业,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打响“汉中仙毫”、“朱鹮”有机农产品等品牌。以三大集群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钢铁及有色冶金、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推动军民融合、提高配套能力为着力点,促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发展;以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为着力点,促进钢铁及有色冶金产业提速发展;以精深加工、开拓市场为着力点,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效发展。同时,改造提升食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配合搞好镇巴油气田勘探开发,积极谋划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平川地区集中打造“汉江循环经济产业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打造5个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3个过200亿元的专业园区、2个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开发,大品牌塑造,大力发展秦巴山水、秦岭四宝观光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体验游,生态度假、康体养生休闲游,倾力打造一江两岸、四区四湖四园等精品景区,把汉中建成西部著名的生态休闲与文化旅游目的地。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节庆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褒河物流园区和县域特色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发展商贸、餐饮、家政、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天汉大道百亿元核心商贸圈建设,打造汉中茶城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和商业特色街区。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融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一体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规划引领,彰显汉绿水特色,构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县城为基础、重点镇为节点的城镇群,形成“一主两副三轴四区”格局,到2016年中心城区突破80平方公里、8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55%,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大力实施“双百”战略,推进城固、勉县西扩东进,力争南郑撤县设区、勉县撤县设市,加快周家坪、柳林、褒城组团建设,一手抓东关片区、西后城片区等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一手抓滨江新区、兴元湖片区等新区开发。坚持用现代城市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城镇,支持重点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

       把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破除体制障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土地管理、金融等制度改革,深化以地权、林权、水权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多种流转形式,激活农村发展要素。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养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鼓励县区依托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板块开发。支持汉台率先发展,建设陕西强区,成为全市排头兵和领头羊;南郑、城固加快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腾飞;勉县建设工业强县,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洋县、西乡赶超发展,在东部区域加快崛起;宁强、略阳、镇巴循环发展,由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留坝、佛坪一业突破,建设小而富、小而精、小而美的山水家园。

     (三)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强化发展支撑保障。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加快宝汉高速汉中段建设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推进县乡、通村公路建设,形成汉中到周边省会城市一日交通圈,市域1.5小时交通圈。加快西成客专、阳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畅通汉中客流、物流的大动脉。建成柳林军民合用机场,开通国内大城市航线,构建空中大通道。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云河、焦岩等骨干水源和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实施汉江平川段综合整治,既保障一江清水供北京,又确保汉江安澜。完善电源电网建设,推进气化汉中,加快数字汉中建设。

      (四)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围绕调整存量、做大增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造,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整合重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做强国有经济。落实政策,搭建平台,激活民间资本,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创造条件,推动3-4家有实力的企业尽快上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抓好教育、科技、卫生、医药等领域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汉战略,实施优才计划,加快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区域合作,向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联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向北主动融入关天经济区,加强产业配套。向南对接成渝经济圈,开展多层次经贸交流合作。把引资金、引项目与引理念、引技术、引管理、引市场结合起来,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和规模。突出招强引优,瞄准国内500强、世界500强,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汉中口岸建设,扶持出口型企业,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五)促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集约高效低碳生产空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抓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实现清洁生产、集约发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以城镇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造林,搞好天然林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交通沿线、江河两侧千里绿色长廊建设,提高森林碳汇功能。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增强文化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指引方向,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省情市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增强全市人民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用先进文化占领舆论阵地,发挥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重要作用,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管理。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强文化辐射力。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加快建设市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强县镇村“两馆一站一室”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推动文化下乡常态化、长效化,扶持发展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加大文物古迹、文化名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张骞墓、蜀道文化线路申遗。

       实施文化产业开发工程,增强文化竞争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信息等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印刷出版、演艺娱乐、文化创意、书画艺术等产业,加快西汉三遗址保护开发、龙岗遗址文化保护、新闻文化中心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培育两汉三国文化、秦岭绿色生态文化、现代创意文化、羌氐文化等园区。巩固提升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支持闻博传媒、广电文化传媒、汉中歌舞剧团等企业发展壮大,引进一批多元化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集团。

       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增强文化影响力。倾力打造以石门栈道、古汉台、武侯墓(祠)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汉调桄桄、镇巴民歌、洋县社火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以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油菜花节、茶叶节、柑桔节等为代表的文化节会品牌。加大特色优秀艺术门类扶持力度,培养引进一批文化名家大家,推出一台好戏、一首好歌、一部影视剧、一部小说等精品力作,精心打造系列舞台剧《汉上华章—风•雅•颂》,使汉中文化走向全国、享誉中外。

共建享和谐汉中

       (一)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以就业促增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以创业促增收,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不断增加经营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有序扩大劳务输出。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使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保证质量进度,做到公平分配。加快推进移民搬迁,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稳、有业干、过得好。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贫困山区学校师资、设备建设,下功夫解决城市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支持陕西理工学院发展,提升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快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和县级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利益共建共享机制,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健全大调解体系,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及时解决合理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抓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留守儿童、两新组织管理。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管理和服务功能。深化平安汉中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

      (五)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决定重大事项、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和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理论武装,提升党员干部新境界。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办好“天汉讲坛”。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大规模开展换届后的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高潮,引导党员干部改变坐而论道的行为习惯,摆脱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摒弃本位主义的狭隘观念。

      (二)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新活力。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论,在率先突破主战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应对复杂局面的关键时刻,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现实考验中识别和选拔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用人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让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和一线经风雨、长才干。加强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积极作用。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三)抓基层打基础,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创新组织设置,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产业链设置党组织力度,巩固扩大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成果,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党建工作。以创先争优为统揽,深入推进“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文明社区、和谐家园”创建活动,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好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

        (四)深化作风建设,树立干部新形象。大力治懒治散治庸治腐,狠刹吃喝风、赌博风、闲话风。着力破解“中梗阻”顽症,精简审批项目,规范办事流程,坚持自上而下问责、严明责任奖惩、公开透明评议,提升机关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督导检查方式方法,完善干部去向公示、挂牌上岗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健全万名干部下基层长效机制。

       (五)完善惩防体系,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上一条:十八大报告

下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版权所有:中共西乡县纪委 西乡县监察委
地址:西乡县樱花大道 邮 编:723500  电话:0916-6221364
建议使用1024*768像素浏览